周维扬:鲜为人知的草堂往事

2024-04-13 04:42

周维扬:鲜为人知
的草堂往事
草堂承载了太多人的心灵记忆
杜甫草堂是成都最经典的名片之一
《草堂口述史》书影
杜甫草堂现任馆长刘洪与周维扬
本报记者 蒋蓝 摄影 蒋蓝 冉玉杰
提要
梳理巴蜀文脉,讲好成都故事,成都的故事当然少不了杜甫和他的草堂。“草堂留万世,诗圣著千秋”,杜甫对民众生活的深情歌咏,穿越了千年,也超越了国度。
诚然,“成都的文化留下了杜甫,杜甫的停留也成就了成都”,杜甫和他的草堂,是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一张历久弥新的灿烂名片。
今年是杜甫逝世1250年,作为四川省文博系统第一部反映文博建设的口述实录,《草堂文脉浣花话杜:成都杜甫草堂口述史》以口述方式梳理杜甫草堂的沿革,展示了19位草堂人的珍贵口述史料,并刊登珍贵照片近200幅,将历史见证人的“活档案”与文献历史记录的“死档案”予以融合,展示了杜甫草堂近几十年来的发展历程与面貌,其示范效应影响深远。 copyright www.qqlingdiw.cn
嘉宾
周维扬,生于1948年1月,成都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曾长期担任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馆长。现为《杜甫研究学刊》副主编、成都市文旅局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1998年受文化部表彰,获全国文博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手记
2020年10月25日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我来到杜甫草堂北大门,一眼就看见在此等候的周维扬先生。来到草堂一间茶厅,见到了现任草堂博物馆馆长刘洪。将两代馆长维系在一起的,是这本厚重的《草堂文脉浣花话杜:成都杜甫草堂口述史》(以下简称《草堂口述史》)。

为什么要立足草堂,做这样一部口述史?刘洪馆长沉默了一下,问我:“你知道《蜀中琴人口述史》这本书吗?”
我读过。此书由杨晓主编,三联书店在2013年出版,装帧设计高雅,市场反响很好,还加印过。
copyright www.qqlingdiw.cn

刘洪回忆说:“那时我担任成都市文化局非遗办主任,蜀琴一道引起了我的强烈关注。巴蜀琴艺经过长期的创造发展实践,在演奏风格、琴曲创作、斫琴技艺、琴人琴艺、琴德等方面,都形成了独立的体系,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对全国古琴各流派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而蜀琴演奏家大多年事已高,很有抢救挖掘其经历、技艺的必要。经过几个月努力,这部关于蜀琴的记忆之书,由蜀中20位琴人口述和5位琴人的回忆文章组合而成。在近百年沧桑巨变的洪流中,他们的生命轨迹或必然、或偶然地与古琴有了交集,在丰富的人生土壤中,生发出许多琴的故事、琴的思考。在这期间,我发现四川古琴领域有‘蜀派’与‘川派’之别。后来,市文化局编了一部集中反映专家多年研究工作的《草堂志》,进展缓慢,体大精深,迟迟不能定稿。我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口述史。如果说《蜀中琴人口述史》可以留下古琴的西蜀之声,记录民国至今跌宕起伏的蜀琴命运,那么编一部《草堂口述史》,不但可以把鲜为人知 东方前沿网
的历史往事
抢救性地记录下来,而且对于梳理草堂文脉、讲好‘成都故事’,无疑具有深远意义。”
2017年,《草堂口述史》成功申报成都市社科重大课题后,立即成立了草堂口述史项目组,由历史学家谭继和出任主任。

口述的特征是“保存记忆,研究记忆”,展现“最精彩、最有活力的人的活动”和“全方位具象文化生活”。因此,口述历史是一块极富创造力与活动力的园地,是国际史学转型的潮流和历史学未来发展的方向。《草堂口述史》虽是属于传统文化研究领域,但却是适应史学新潮流、站在史学前沿,开本土历史研究风气之先的一个产物。它具有宏大叙事与全方位具象细节实际相结合的特点,是从草堂工作记忆、组织记忆、学术研究记忆的各种社会实践深处,挖掘出来的个人的经历记忆、研究记忆,甚至是心灵记忆。因此,《草堂口述史》不但填补了杜甫草堂组织建设发展历史口述文本的空白,而且成为四川文博系统第一部反映文博建设的口述史。 东方前沿网
谈到口述史的前景,刘洪说:“以后我想发动更多的部门和人员参与进来,以口述方式梳理成都文化、文博乃至更多行业的发展史。口述文体避免了方志类书籍的叙述枯燥、图表罗列、事无巨细等弊端,具有强烈的个人视觉、情感和价值判断,谁能小看口述的在场意义?!”
对话
草堂记忆:亲历亲见亲闻
记者(以下简称记):《草堂口述史》充满了生动的细节,读来历历可感。
周维扬(以下简称周):我们在记录整理过程中,牢牢守住口述历史的本质,那就是让亲历者追忆细节,让见证者感悟得失,让思想者升华经验,致力于通过再现真实细腻、生动具体的现实场景、历史场景,为读者提供草堂建设和弘传诗圣文化的第一手资料,提供生动鲜活的诗圣研究与草堂建设的现实故事,使之能够发挥研究效应和社会公众效应。博物馆方面坚持不干涉口述人员的选择、口述内容的记录,均由专家组把关。经过3年努力,这部《草堂口述史》终于问世了。
东方前沿网



记:在你看来,《草堂口述史》坚持的口述标准是什么?
周:正如谭继和在序言里所指出的,《草堂口述史》主要是草堂历史事件亲历者“亲历、亲见、亲闻”“三亲”史料的真实记录,是精彩翔实的、具体鲜活生动的亲历故事。但这些史料故事的提取是有原则的,不是随便选取的,选择和提取的原则是,这种史料一定是能够被保存的“记忆”,是能够真实再现的事实“记忆”,是能够发挥研究效应和社会公众效应的“记忆”。
我们有不少涉及古蜀史的故事和传说,其实就是古蜀历史最早的口述史遗产。用这样的视角来看,这本《草堂口述史》实质上就体现了史学原生态口述传统的历史继承,与当代对传统文化传薪火走新路的现实需求相结合的范式探索、可贵实践。当然,草堂博物馆已经有计划推出第二、第三部《草堂口述史》,希望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弥补一些缺憾,使一部辉煌的“纸上草堂”可以完美呈现草堂真实丰满的历史。 本文来自东方前沿网
记:在《草堂口述史》当中,“浣花诗社”占据5大部分之一,是什么原因?


分享到:
收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