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剂问题 甜味剂、微生物超标最高达四成
新京报记者梳理发现,从2015年至2017年5月间,国家及各地方食药监局的抽检数据显示通报了180起问题辣条,共195批次,涉及131家生产商,生产地涉及河南、湖南、安徽、新疆等15个地区。
从具体不合格问题来看,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菌落总数、甜味剂超标是不合格的重要原因,其中甜味剂和菌落超标过半。
统计结果显示,195批次不合格产品中,安赛蜜、糖精钠、甜蜜素这三种甜味剂出现了64次,占32.82%。其中,根据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的规定,糖精钠不能用于调味面制品。
同时,共有79批次因微生物超标被通报,占40.51%,一些批次还同时存在添加剂超标、菌落总数超标等多项问题。比如2016年河南省尉氏县杏媛食品厂生产的小苹果(调味面制食品)因甜蜜素和菌落总数同时超标被通报。 本文来自东方前沿网
从不合格产品的区域分布来看,河南省与湖南省为不合格辣条的重灾区,当地生产企业被通报次数占据了前二。其中河南省通报了78起,共计86批次,占总批次的44.1%。湖南省通报了54起,共计55批次,占总批次的28.2%,这“两南”地区,占了全国通报总数的72.93%,批次占72.3%,此外,安徽省通报了15批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