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林樱尧,1951年出生于福州仓山,1969年上山下乡到闽北山区插队。1974年入学福建交通学校,1976年进入马尾造船厂当轮机钳工,后转至企业宣传部门。历任马尾造船厂史陈列馆馆长、宣传科科长、党群工作部部长、党办主任。四十
多年来,他从修船钳工转型为企业的文史工作者,致力于马尾船政文化
品牌的打造与推广。在他的努力下,2004年,“马尾造船工业旅游”成为全国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在国内船舶企业中仅此一家;2005年,以马尾造船厂史陈列馆为主体的船政文化
参观点,被中宣部列为第三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受访人
:林樱尧
转录者
:蔡婉婷(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
提纲设计
:陈悦、邓啸林
采访人
:江心雨、陈为通、蔡琳琳、邓啸林 copyright www.qqlingdiw.cn
林樱尧在马尾造船历史
陈列馆前,他亲自推动了这一工作。
1.林樱尧先生您好,我们了解到您出生于仓山一个造船世家,祖父曾为福州造船界的领军人物。请您谈谈您祖父的历史
、家族的历史。
以前记者来采访时,我曾提到造船世家,因为我们家族中老一辈多是从事造船。我的祖父造船技术比较权威,是从小干出来的。记得他说过这么一件事:14岁时,师傅叫他拆补一艘木船的底板,只是一小块,结果因木头腐烂,他越拆越大,师傅很恼火,叫他自己修补。我祖父心里很委屈,别人也不帮忙,他就独自把大面积的底板全部修好,他就是这么磨练出来。我的伯父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他也在造船厂搞技术。我父亲则是在厂里负责木材采购,我对父亲的工作印象不是很深,只记得他经常要到闽北山区去选购木材。我父亲对木材种类的识别很内行,可惜传承给我的知识不多。我这一代中,在福州、上海造船厂工作的,也有七八个。 东方前沿网
为什么说我祖父是个领军人物呢?我祖父的官名叫林仲波,别名金惠。祖父后来在福州开办了一家比较大的船厂,主要修造闽江内河船只,也修过海舶轮船。五十年代初,国家实行公私合营,政府把福州六十七家民营船厂合并起来,组成福州造船厂,我祖父也就成为了厂里的一员。当时工厂技术评级机制很严格,但祖父评为七级工,技术工中最高的等级。1958年,我祖父因为技艺拔尖,被选派到北京参加建国十周年的十大建筑,家里挂着很多他的奖状,还有一张众多工匠在北京合影的长幅照片。
2.那么,“造船世家”的家庭环境和家族历史对您进行船政文化研究有怎样的影响呢?您是如何开始从事船政文化的宣传、研究工作的呢?
1974年,公社选拨一批知青到各大中专学校念书,前提条件是“社来社去”。我当时就选择到福建交通学校读船舶轮机专业。心理想学造船的,毕业后不会再回到山区吧,面试时我说了家里几代都是造船的,还真的押中了,毕业后分配到马尾造船厂。进厂后我从事修理船上各种机器。当时我祖父很高兴,他认为我能从事造船技术,是接上了家族职业的班。我对自己的专业也很投入,一年后就能修理小型柴油机,后跟着师傅主修登陆艇上较复杂的大功率高速柴油机。
本文来自东方前沿网
70年代末,社会上掀起学英语热,厂里也开办了业余英语班,我参加了学习。由于之前在福州九中是学俄语,初一都没读完文革就开始了,几乎没基础,跟不上进度。这时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开办,省直机关办了个直属中文班,那时马尾造船厂是省属企业,有资格入读,但必须通过入学考试,比较正规严格的。我从小对语文比较感兴趣,心想,中文都不通,还学什么英语,就马上报名并参加入学考试,居然考上了。从1980年至1984年,我利用业余时间学完了汉语言专业的各个科目,其中还包括中国近代史。我觉得收获最大的还是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和形式逻辑这几门课,考试成绩都不错。边学习边工作中,我也给工厂宣传栏写些小稿件,回报是能得到赠送的电影票。
我上山插队比较肯干,还担任了生产队的政治队长,这是那个年代特殊的“村官”,但你干活也就必然要争先。我个子瘦高,挑担子重达200多斤,还要走田埂,走山路,很沉重啊。1982年在车间干活,用扭力扳手拧螺丝时,觉得腰部疼痛,要侧歪身子痛感才减轻。当时没当一回事,但走路都歪着腰,后越来越严重,到医院拍片检查,医生说是腰椎间盘突出,要卧床休息,不能干体力活。医生还判断,可能是以前干重活造成腰椎损伤。我很是懊恼,心想这么年轻就不能干体力活,以后怎么办啊。恰在这时,厂里组建了宣传科,科长邀约我到宣传科工作。实际上我很舍不得钳工职业,但有什么办法?只好答应了。
东方前沿网
我祖父知道我转行后有些不高兴,他很不理解我原来搞技术的为什么要去搞文字。记得是1987年,我借调到省船舶工业公司参加编写福建船舶志。因为要了解以前私营造船的情况,我回家想从祖父那里挖些第一手资料,让他谈谈经历过的往事。但祖父对我的改行还是不认同,也不听我的解释,后来我再也不敢问了。
3.听了您的回答,我们对您由校(福建交通学校)入厂(马尾造船厂)、由厂入校(省直电大中文班)参加业余学习,这段经历有了一些了解,请您谈谈您是如何实现从钳工到宣传科文字工作者的转型?
造船厂钳工,是不错的工种,被称为“万能的钳工”,比起电焊工、车工等,吃香多了。我从改行到宣传科搞党务文字工作,开始也很别扭,但身体不行,也只好认命。我在电大读了几年,其实也不算系统学习,但有了这些知识做基础,写宣传报道,写领导讲话稿,以及各种体裁的文章,顺畅多了。但没多久,厂里领导要我写些工厂历史的文章,这就有点难度了。必须去找资料、去采访老工人,还要了解新时期学术界对近代中国历史提出的新观点,新看法,这真的是一个新领域,一种挑战。当然,也只能从最基本的角度入手,我不断对船政史实和现象进行探索,才知道船政历史的博大精深,涉及面实在太广。那时候对船政的了解并不像今天这么深刻,没有立体感。 copyright www.qqlingdiw.cn
4.请您介绍下您在马尾造船厂工作过程中经历的一些大事,比如一些重大设备的安装,重要船舶的建造等。关于船厂的老工人您有没有可以分享的典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