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来人了,要选派我们到尖端事业当中

2024-04-13 03:54

原创 中国核工业 中国核工业 收录于话题#口述核史44个
44
◎ 于宪德 口述 王春燕 整理
一路向西来到工人村
1958年,我从吉林工业电气装备学校毕业,当时分配工作的时候,眼看着其他同学都分配了也没轮到我。最后老师跟我说你先留一留,校领导说有特殊任务,说国家
来人
了,要选一批人才到尖端
的事业
当中去。当时叫冶金部三司,说是到北京报到。一听说是到首都,回家和爹妈一说,全家都非常高兴。到京后又被通知去包头。当时我还把地理书上的中国地图拿出来,包头的地理环境、气候怎么样都还是现查的,一看离家4000来里路。当时根本不知道要来这里干什么,心里只是装着对国家
的忠诚,在祖国需要的地方干一番事业
。就买个硬座,扛着铺盖,踏上了西行的列车。
www.qqlingdiw.cn

当时我是一个人来的,在北京下车以后,路过天安门就看了一眼,之后就在车站等车,哪儿也没去,然后就到了包头东河,那时候也没有接站的,我就拿着报到的地址去找。下车以后有脚蹬的三轮车,可以雇一个拉行李,但虽然又饿又渴,我也没舍得雇三轮。
义务劳动
9月15日,我背着行李到30号(过去叫25号甲)报到,到那一看,还不是咱们的工厂,是包头办事处,在那又住了一宿。第二天,一辆大卡车把我们

接到二〇二厂工人村。迎接我们
的只是一口深不见底的老井、一颗不知何时种下的老树。当时这里就只有几个小土房,我们搭建的木板床就在那里头,非常简陋,有的房子连门窗都没有,和家乡差得太远了。
刚到时老鼠特别多,鹰多,狼也多。厂址只有一些创业者的帐篷,人出去都找不回来,一点标记都没有。后来大家就把几根木杆竖起来,上面绑上一面红旗,这样人从远处就能看见了。那时流传一句话,叫作“白天老鼠夜间狼,大风一起刮走羊”。再有就是狐狸多,狐狸一到晚上就到处乱窜,有时还跑到帐蓬里来。下雨天,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 本文来自东方前沿网
职工自己动手,生产自救
我们刚来到厂里时感到荒凉,也想家,但是我们给家里写信也不能随便写。想家想亲人了,就写“天荒荒、地凉凉,孩儿有病见不着娘”。探亲都不让到这儿来,只能到包头办事处。
工人村那时除了没过膝盖的青草,连半块砖都没有。我们刚来的时候住的是单帐篷,中间用铁管顶起来。帐篷旁边有个破房子,房外有个大院套,人们就在院子里用席棚子搭起了一个食堂,吃饭没桌子,就拿两三个笼屉当桌子。那会儿刮的都是黑风,黑烟绕着帐篷转,沙子在地上翻滚……吃饭的时候,需要一手捂着饭碗,一手赶紧往嘴里扒饭,不然碗里尽是泥沙。吃水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南门外的马路东面,有个40多米深的土井,上面有个油罐,大家就用它打水,但打上来的水尽是黄泥汤,要沉淀一会儿才能喝。来的人越来越多,井里的水不够喝,于是大家穿上棉裤棉袄决定自己动手挖井。天太冷,不到十分钟就得换一拨人,井挖好后,他们就用土井里的水做饭吃。 内容来自www.qqlingdiw.cn

“土豆宴”记了一辈子
在一无厂房、二无设备的条件下,由于运输车辆有限,许多钢筋、沙子、铁杆等建筑材料都是由先到厂里的职工用肩扛到厂区的。正当建设者群情激昂时,1960年,苏联外援专家撤走,并停止了一切关键设备和关键工艺的供应。随后,又遭遇了我国三年困难时期。当时,供应紧张,许多人吃不饱饭。我们为了充饥,吃猪毛菜、灰菜、糖菜渣,喝酱油汤,不少人得了浮肿病。当时吃的是用小米、黏米混合熬的粥,又像粥又像饭,稠糊糊的,菜是圆白菜,买的时候原封不动地连老帮子一块买回来,剁吧剁吧熬成菜。当时粮食还限量,一个人一碗粥、一碗菜。还有一个解放军发明的增量法,把蒸完的窝窝头再蒸一次,就又膨胀了嘛,水分多了它就大了,实际一个还是二两的粮食。
东方前沿网

饥饿,对工厂建设和生产科研产生了极大的威胁。可即使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也未曾有过丝毫的懈怠。厂里为给科技人员增加些营养,特意给每个科技人员每天多发一碗豆浆。此外,身患浮肿病的同志每天还可领到8至10粒黄豆或黑豆充饥。
土豆大会餐精神
面对困难,二〇二厂开展生产自救。我们利用业余时间,饥肠辘辘地在阴山下开始了农副业生产。为渡过灾荒,厂党委制定了《农副业发展规划》,发动全厂干部职工在厂区周围的荒野上垦荒种地,把南门外的一块地进行春翻,用来种土豆。在地里干活,风沙大,刮得人眼睛都睁不开,但大家毫无怨言,有时能从凌晨干到晚上9点多钟才回家……


由于全厂职工的积极努力,1959年10月1日,二〇二厂生产自救种的土豆获得丰收,为了庆祝国庆10周年,搞了一次全厂“大会餐”,所有主副食全部由土豆组成,十几种用土豆做的菜肴摆满了桌子。职工大食堂里人声鼎沸,热气腾腾。这就是二〇二厂第一代创业者们在艰苦创业过程中孕育产生的以苦为乐、勇渡难关的“土豆大会餐”精神。这顿“土豆宴”让第一代二〇二人记了一辈子。
本文来自东方前沿网

(于宪德,1936年5月出生,吉林省永吉县人。1958年9月到二〇二厂工作。历任五车间、一车间、稀土厂书记。)
策划:杨金凤
原标题:《口述核史 | 国家来人
了,要选派我们到尖端
事业当中》


分享到:
收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