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正:用社会科学为深圳发展出谋划策

2024-04-13 03:49


我来深圳
是来对了!
这是一座年轻的城市,有很多创新和发展
的机会,正因为她不是一座老城市,所以条条框框很少,有许多走新路的机会,可能在内地有些地方走新路要受到很多限制,年轻人只能跟在老一辈的专家学者后面走,但深圳
给了我们很多独当一面的机会和平台,只要个人勤奋,有端正的发展
方向,都会在这里找到新出路,这是我切身的体会。
1955 年出生于江西东乡,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任中山大学教研室主任,深圳社科院院长、社科联主席,深圳市委副秘书长,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主任,市政协常委、文史学习委主任,现任南方科技大学思政中心教授。长期研究中国近代史和社会发展理论,主持深圳重要发展改革项目的制订编制,曾获广东省社会科学
东方前沿网

优秀成果一等奖。
▲ 2004 年,乐正(右二)出席深圳市第二届社会科学
普及周系列讲座相关活动。
代表著作:《近代上海人社会心态》《深圳之路》《深圳蓝皮书》《深圳改革报告》《深港携手共建世界级大都市》等。
口述时间
2018 年 9 月 15 日下午
口述地点
中共深圳市委党校
本期采写
深圳晚报记者 周婉军
实习生 廖舒妹


深圳市社科院是一个新机构,当时人不多,但我们还是要积极作为,利用城市发展知识,为深圳发展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
从教师到市社科院院长
1977 年,我考取了中山大学历史系。1989 年,博士毕业以后,我回到中山大学教中国近现代史。1994 年底,经历了一番思想斗争之后,我来到了深圳,那时我在广州发展得很好,但是深圳非常吸引我。1994 年的深圳很年轻,但是发展得非常快,而且城市规划建设与内地的城市有明显的不同,充满了朝气和现代气息,是一座能让人对国家的未来充满美好期待的城市,我就下定决心过来了。
本文来自东方前沿网

一开始,我在深圳市委党校的社会发展研究所做科研工作,同时也承担一些干部培训的教学任务。2001 年,深圳市社科院向全市公开选拔局级干部,当时的深圳市社科院是一个成立不到 5 年的年轻学术机构,我觉得非常富有挑战性,就参加了应聘,最后通过考试当上了副院长,半年后转为院长。
深圳市社科院对我而言,是一个全新的部门,它和高校有些相似,要做很多学术研究,但与高校不同的是,深圳市社科院没有教学任务,课题研究要与深圳改革开放的进程、现代化建设的需求紧密结合。
当时,社会科学事业在深圳是非常年轻的事业,我觉得自己身上的责任很重。之后,我花了一段时间考察了全国各地的社科院,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同时也了解了市委市政府对社科院的要求和期待,把各方面结合起来,慢慢做出了社科院的发展规划。
copyright www.qqlingdiw.cn
当时我就一个想法 , 在这个岗位上,就是要把深圳的社科事业发展起来,让社科工作者有机会和平台来发展深圳的社会科学研究。
为深圳发展建言献策
2001 年之后,正值深圳进入新一轮发展阶段,城市发展逐渐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而深圳的改革也进入了 " 深水区 ",决策者在谋划未来时更需要理论保障,而社科院在学术研究之外,为市委市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了许多建议。
2002 年、2003 年的时候,当时社会各界就 " 经济特区发展道路该怎么走 " 这个问题产生了热烈讨论。大家都非常关心深圳的发展前景,都在为经济特区的发展出谋献策。
2003 年 6 月 29 日,中央政府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签署了 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就在同一天,深圳举行了《深圳蓝皮书:中国深圳发展报告(2003)》一书的首发式。里面有一篇我撰写的综述稿——《深港都会圈与珠三角经济区的 " 双核 " 模式》,我在里面提出了构筑 " 深港都会圈 " 的设想,认为深圳的发展不能光靠自身,要跟南边的香港,东边的惠州等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多边共赢的格局,这个理论在当时还是挺大胆的一个构想,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www.qqlingdiw.cn
接着,在 CEPA 公布的当天,我们又向市委提交了一份《CEPA 对深圳经济的影响》研究报告,报告有大量的数据分析和案例,也有对深圳未来经济发展的充分地思考和建议,内容非常详实,受到了省领导的高度评价。

▲乐正主编的 2010 深圳蓝皮书。
2006 年春节的时候,市社科院接到了草拟《市委市政府关于学习追赶世界先进城市的决定》这个文件的任务,我们很多科研人员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大过年的从家里赶回来。初七的时候,我们把这个稿子写好交给市委市政府,很短的时间内就审议通过并向社会公布,最后也是开创了深圳党委政府重要文件由科研机构独立承担并公开征求公众意见的先河。
市社科院能够为深圳发展提供咨询服务,而且很多建议都被完全采纳,这让我们很有成就感 , 也是我们理论研究价值的体现。
东方前沿网


社会科学研究要走出象牙塔,增加决策者和市民对社科工作的认识,推动社科院向公共智库转型。
撰写深圳第一本蓝皮书
我觉得社会科学的研究不应该离开我们的现实生活,基础理论研究非常重要,要结合深圳的特点,更多地面向现实,面向社会,面向广大市民。
2003 年,我们撰写了深圳第一本蓝皮书,对深圳的发展状况做了一个整体的回顾和展望。当时全中国只有北京出了一本,深圳是第二本。
此后,我们每年都出蓝皮书。从一年三本到一年四本,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文化和劳动关系四大内容,超过 100 万字,通过书店公开发售。不管是市委市政府领导,还是普通市民、企业家,都能通过蓝皮书了解深圳发展的最新动态和重要数据。


后来,我们又编纂了 " 深圳改革开放研究丛书 "。那是 2010 年,恰逢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30 周年的时候,我们联合市委宣传部、人民出版社共同打造这套专著,对深圳前 30 年的发展历程做了一个全面的梳理和总结,也是我们社科理论工作者给深圳经济特区 30 周年的献礼。 东方前沿网
▲深圳改革开放研究丛书,其中《深圳之路》由乐正主编。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这套丛书在深圳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改革开放措施、城中村的变化等多方面都做了全面回顾,可以说代表了那个时候我们对经济特区研究的最高成果。
撰写 " 大运会历史上
最好的申办报告 "
2011 年,深圳成功举办了第 26 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然而自 2006 年始,我们就承担了大运会所有的文稿工作。从最初的申办报告,到最后的行动纲领,所有重要文件的起草写作任务全部由我们来完成。


分享到:
收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