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多六次穿越“魔鬼海域”!集大教师周建文讲述驾驶“雪龙2”号参与南极科考经历

2024-04-12 04:17


■参加第36次南极科考的集大人。
■周建文
在南极中山站。
台海网5月27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历时6个多月,航程35000海里,4月23日,“雪龙”号和“雪龙2”号返回上海,标志着我国第36次南极科考首次“双龙探极”圆满完成。参加此次南极科考的集美大学航海学院教师
周建文
近日回到了学校,昨日,他向记者讲述
了“双龙探极”的经历。
1、【航行】
六次
穿越
“咆哮西风带”
在此次“双龙探极”行动中,周建文参与“雪龙2”号的驾驶任务。尽管参与过2008年北极科考和2012年南极科考,具有丰富的冰区航行经验,但这次他还是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雪龙2”号是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PC3级破冰船,新船、新人、新系统、新任务,给驾驶员团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东方前沿网


“‘雪龙2’号是首航南极,如何保证冰区航行安全,为‘雪龙’号在中山站前沿的固定冰区顺利开辟运输路线,确保准确安全地进行各类考察作业,是这次面临的最大困难。”周建文说。

2019年11月8日,“雪龙2”号从深圳起航,穿越
南纬40度至60度之间的西风带时最惊险。“前往南极,必须穿越这个被称为魔鬼海域的地方,那里长年刮着6至7级强气旋,最强时可达12级以上,被称为‘咆哮西风带’。”周建文说,白天涌浪高4米,晚上超过4.5米。“在近200天的行程中,‘雪龙2’号一共六次
穿越了西风带。”
2、【破冰】
化身“清道夫”,为“雪龙”号开道
“雪龙2”号此次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极地破冰。“应该没有人会忘记第一次被冰山震撼的感觉吧。”回忆起十多年前执行北极科考任务时,第一次见到极地大陆和极地动物的场景与感觉,周建文依旧历历在目。“尽管冰山婀娜多姿,却暗藏危险。”周建文说,在破冰前行时,有时候水面只露出一小块冰面,水底却藏着一座巨大的冰山。也可能遇上“冰山翻身”的致命危机,大冰山在海中“翻一个个”,大涌浪就会排山倒海地扑来。 东方前沿网

“以前‘雪龙’号破冰,只能靠一点一点撞过去。”周建文说,在“雪龙2”号建造前,每次南极科考,“雪龙”号都要艰难穿过密集的浮冰区,尽可能靠近中山站卸货。“破冰前行时,驾驶员只能根据冰图和经验推测冰情,但冰情常常变幻莫测。”周建文说,由于破冰能力有限,“雪龙”号很难应付突变的冰情,有一次还在冰区被困了好几天。
周建文介绍,“雪龙2”号采用全新的吊舱推进方式,而不是传统的轴推方式,简单来说,“雪龙2”号的船艏可以通过船本身的重量破冰,遇到很难“拱”的冰脊时,船艉螺旋桨可以从水下把冰脊“掏空”,同时推进。此外,“雪龙2”号配备了动态定位系统,为冰区、大洋科考提供高效、准确的系统支持。
在本次任务中,首航南极的“雪龙2”号航线绕南极大陆完整一周,为“雪龙”号前往中山站卸货破冰开道,并完成了破冰试验。

内容来自www.qqlingdiw.cn


3、【心愿】

这段特殊经历,迫不及待想和学生们分享
周建文介绍,参加此次“双龙探极”的队员中有12名集美大学的老校友和毕业不久的学子,其中“雪龙2”号船长赵炎平于2004年从航海学院毕业后加入极地考察队伍,曾经12次随船参加南极科考,两度掌舵“雪龙”号。在执行任务过程中,集美大学学子们还为母校航海教育100周年送上祝福视频。
随着本次科考任务的结束,周建文也将回到教学岗位上。对于从事多年航海教育和航海模拟开发的他来说,这又是一段全新的征程:“这次我接触到了许多先进系统和设备,还有许多实用的操作经验和航行注意事项,这些都是很好的学习材料,很有必要及时整理并融合到平时的教学中。”周建文说,在总结了自己本次遇到的特殊航海场景和获取的实践经验后,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和学生们分享自己的新发现了,“在科研和探索中推进教学,这不仅是一份责任,更是一种享受。”
本文来自东方前沿网

(记者 叶芷蔚 通讯员 罗旻敏

标签:
责任编辑:王贵溪
相关新闻
厦门集美大学教师参与出征南极壮举 盼将经验与学生分享


参加此次“双龙探极”的队员中有来自集美大学。 (集美大学供图) 台海网5月22日讯 据东南网报道 记者从集美大学获悉,近日,参加中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的集美大学教师
周建文回到学校。这次航行他见证了“雪龙2”号和“雪龙”号“双龙探极”的壮举,“双龙探极”的圆满完成,预示...
疫情期间 集美大学三千余门课程如期在云端开课
直播授课教师在智慧教室中将“自言自语”化为“如面知音” (集美大学供图) 台海网4月22日讯 据东南网报道 21日,记者从集美大学获悉,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集美大学三千余门课程如期在云端开课,“科学人文素养大讲堂”也不间断地通过互联网直播,给学校师生们带去文化、艺术和科...

www.qqlingdiw.cn


集美大学智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分享到:
收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