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 传承精神

2024-04-11 04:58

自2007年9月起,66岁的他开始撰文著书,洋洋洒洒写下数十万字文稿发表,为的是让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的教育思想、教育实践、高贵品德和爱国主义情怀得到更好的传承
与弘扬;在2011年9月至2018年11月的七年多时间里,他的足迹遍布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他的身影在全国227所高校、18所中学名校、13个科研机构和若干其它单位辗转,为的还是宣传和介绍老一辈科学家的教育思想、教育实践、高贵品德和爱国主义情怀。
不禁有人会问: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让这位几近耄耋之年的老人谨守初心,奔走四方,口述
历史
,传承
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
长达十余年?
“我想是自己对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教育思想、教育实践、高贵品德、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性、宝贵价值和长远意义的认知以及历史
内容来自www.qqlingdiw.cn

责任感给了我力量,让我得以坚持下来。”张瑜头发虽已花白,但精神
矍铄,思路清晰,慈眉善目中透露出温润与儒雅。
“钱先生的课,是我一生中听到的最棒的课。”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的第一届毕业生,张瑜至今也忘不了自己在中国科大学习期间聆听过的钱学森先生的谆谆教诲。在张瑜的每一次讲座里,他都以亲身经历和感受为主线,用深情的回忆,真挚的讲述打动在场的每一位听众。

“很惭愧地向您承认,在您讲座的前半个小时里,我一边塞着耳机一边学习英语。一位经济系的学生与钱学森、火箭、中国科学院有什么关系呢?然而听着听着(尽管心不在焉),我渐渐改变了态度。您对历史、学术的理解,发言的礼仪、技巧,平静中却引人入胜的声音,使我放下笔开始专注地聆听……如此高强度的发言,时间长,而且已经很晚了。您不仅耐心、精神十足地发言,而且还不断体恤我们的感受。您身上的学识、风度、礼仪、风范,还有您娓娓道来的当年炽热、纯粹的学生时代,令我不断向自己发问。我必须向您或书面或当面表达我的感谢。感谢您,张老师!”同济大学一名学生在听完报告后给张瑜老师写的信中如是说。 本文来自东方前沿网
“能和女儿聆听您的讲座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也希望更多的人能有机会去感受这种幸运。”中国矿业大学一位老师在信中写道。
在传承老一辈科学家的科学思想、教育思想、高贵品德和爱国情怀的道路上,固然有着常人难以体味的艰辛与付出,但这没能阻挡住张瑜继续前进的脚步,或许正是听众的认可,让他有了不断前行的勇气与动力。
问:从2007年您发表“钱学森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一文开始,至今近12年间,您不仅撰文著书,还身体力行在全国各地开展讲座,宣传和介绍钱学森、郭永怀等老一辈科学家的科学思想、教育思想、高贵品德和爱国情怀。请谈谈是什么样的原因触动您有了这样的想法,并积极付诸实施的?

张瑜:
这要从中国科大校庆五十周年开始说起。首先我简单介绍一下中国科大创办的过程。 东方前沿网
1958年4月,当时我国正在搞两弹一星,迫切需要各个领域的尖端科学技术人才。时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的钱学森和副所长郭永怀向中科院提出建议,充分运用和发挥中科院的人才优势和实验室条件,创办一所新型大学。他们的意见和倡议得到了中科院领导、众多研究所和科学家们的一致赞同。
1958年5月9日,以张劲夫为书记的中科院党组向聂荣臻副总理呈交了创办一所新型大学的报告。报告很快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首肯。6月2日,经中共中央书记处批示,决定成立这所大学。
6月8日,中科院时任院长郭沫若召开第一次筹备工作会议,将校名确定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沫若任校长。13个系的系主任是中科院的13位所长,他们全都是中国最顶尖的科学家,而且在世界科技界素享盛誉。钱学森先生是以郭沫若为首的中国科大建校筹备委员会十位委员之一,并亲自担任力学和力学工程系(即后来的近代力学系)系主任。郭永怀先生担任化学物理系的系主任。华罗庚先生担任数学系的系主任,吴仲华先生担任工程热物理系的系主任,赵九章先生担任应用地球物理系的系主任,等等。 东方前沿网
1958年9月21日,《人民日报》以“我国教育史和科学史的一项重大事件”为题,报道了9月20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正式成立与开学。从6月2日中央决定创办中国科大,到9月20日正式开学,只经历了110天,不足4个月。可以说,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世界教育史与科学史中的一个奇迹。

2008年9月20日,是中国科大建校五十周年。中国科大决定出版钱学森著的《星际航行概论》(最初名称是《火箭技术概论》)手稿。校方对此非常重视,时任校长朱清时特别组建了一个团队来到中科院力学所,召集当年亲耳聆过听钱学森授课的近代力学系第一届和第二届(1958级和1959级)毕业生百余人座谈,回忆当年钱学森先生授课的特色及效果等。座谈会上,大家积极踊跃发言。
与此同时,会议还号召我们前几届的毕业生回忆中国科大创办的历史、优良传统、校风与学风,让大家写回忆文章,提供资料,目的是砥砺后学,给后来者以激励和借鉴。
copyright www.qqlingdiw.cn

我是中国科大近代力学系的第一届毕业生,经历了中国科大的创办初期,特别是以钱学森为系主任的近代力学系办学的几乎全过程。我不仅亲耳聆听了钱学森先生宣讲教学计划、阐明其培养目标、培养方法和重要举措,也聆听了他亲自开设并讲授的“星际航行概论”课。
钱学森先生非常重视师资力量的配备,聘请和安排了一流的、顶尖级科学家为我们上课,比如当年中科院技术科学部的主任、著名物理学家严济慈先生给我们讲授“普通物理”课,数学家吴文俊先生为我们讲授“高等数学”课,时任力学所副所长的郭永怀先生为我们讲授“边界层理论”课,等等……。这些传奇般的大师亲自教导,让我终生难忘。钱学森先生还亲自撰文,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对全国教育界很具影响力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基础课”“近代力学的内容与任务”等指导性文章。 本文来自东方前沿网


与此同时,我还是钱学森先生积极倡导并亲自指导的火箭研制小组的积极分子,且一直兼任秘书组组长一职。很多实验报告、资料总结等都是我撰写的。所以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抑或是钱学森先生的教育思想及师德风范,我大都身临其境,是钱学森先生教育思想、教育实践、高贵品德(包括师德)和爱国主义情怀的见证人和亲历者。
我感到自己有责任把这一切告诉国人。这并非为回顾历史而回顾历史,而旨在更好地开创未来,因为其中诸多宝贵思想和实践经验需要得到传承与发扬。作为钱学森直接教导下的学生,我感到这是一种历史的使命,我们应该有所担当。


分享到:
收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