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兴尧:被逼出来的垂直转产

2024-04-10 04:10


编者按:1938年,徐兴尧出生在辽宁省海城县农村,1958年,考上吉林工业大学内燃机专业。1963年8月,他毕业后选择去一汽。从一汽设计处一个普通技术员做起,历任科长助理、设计处副处长,长春汽车研究所副书记、第一副所长、所长。
在设计处期间,徐兴尧参加CA140发动机设计,主要承担配气系统设计和整机试验工作。从1968年底至1992年中,他借调到一汽轿车厂,参加CA772B保险车大马力发动机设计,主要承担连杆、活塞等运动件设计和发动机性能及可靠性试验工作。
负责汽研所期间,汽研所重点完成CA141、CA142、CA150等中重型及轻型系列产品研发,完成奥迪轿车图纸国产化转化工作,完成汽研所和一汽设计处的合并与融合以及汽研所自身发展工作。
1990年8月,徐兴尧调任一汽副厂长。1999年底退居二线。2003年3月退休。 内容来自www.qqlingdiw.cn
2018年5月28日上午,在他的办公室,徐兴尧接受访谈,对CA141换型改造进行回故与反思。以下为访谈节录。
设计革命化
1964年,一汽开始搞“四清运动”(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清组织),一机部部长段君毅作为四清队长在一汽蹲点。
“四清运动”搞得好不好,有验收标准:一看大伙精神状态,干劲是不是起来了;二看产品是不是实现换型;三看产量是不是有所提高。当然还有其他标准,主要是这三条。

结合到一汽实际,就是说解放牌汽车不能总是修修补补,比如驾驶室闷热、水箱开锅、转向沉重,不能坏哪儿修哪儿,得彻底换型。
解放要换型,但计划经济时代国家没钱,换不换型,一汽说了不算。当时国家希望一汽将年产量从3万辆提高到6万辆,印象中给一汽拨款7000万元。一汽决定就用这笔钱,既实现换型,又提高产量到6万辆。 东方前沿网
办法就是:首先,驾驶室换型,改变形象,克服老驾驶室的缺陷;其次,发动机换型,侧置气门变顶置,提高动力性和经济性;第三,其他总成改进设计,做到力所能及。为此,全厂上下一片欢腾,呈现出一派大干快上的气氛。
革命派怎么做?不能脱离实际闭门造车,不能脱离群众,技术干部要下楼出院,走“三结合”革命路子,这种背景下提出设计革命化。像我们做发动机设计,就要到发动机厂,同样,做车头驾驶室的就要到车身厂,做底盘的到底盘厂,做车厢的到车厢厂……
以发动机为例,我们在发动机厂组成设计、试制、试验小分队。毛德犹(发动机厂厂长)是队长,张曰骞(设计处发动设计科科长)、陈希良(设计处试制车间副主任)是副队长。组成人员有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约30多人,名为“CA140发动机设计小分队”,地点设在发动机厂。 本文来自东方前沿网
具体办法是,设计时,领导、设计人员和工人一起讨论设计方案,包括技术的先进性、可行性,生产的工艺性、原材料来源和成本等。设计人员出完图后,马上配合试制,拉着小车将上道工序加工完的工件送到下道加工工序,尽量缩短加工周期。当时人们称之为“小车精神”。

设计人员也要参加试验,看设计的零件好不好用、好不好造、好不好修,性能怎么样、可靠性如何等。一旦某个零件出问题,设计、试验和加工人员一起拆找原因,马上改进。
这种两个“三结合”方案,很见成效。现在回想起来,还感到很有滋味。
我是个发动机试验技术人员,参加了CA140发动机的配气系统设计,包括台轮轴、挺杆、气阀、气门弹簧、摇臂、摇臂轴和进排气歧管等部件。
一汽建成后,新产品开发工作一直没有间断过。之前,设计处就开发过顶置气门汽柴油发动机。新发动机配气系统设计的难点是排气门断头,当时有句口头禅,“气门断,活塞烂,强化试验难过关”。发动机气门从侧置改为顶置,充气系数提高,功率提高,机械及热强度都随之提高,所以对材料的机械强度和耐热、耐腐蚀性也都提出新要求。
东方前沿网

那时候机械强度高,耐高温,耐腐蚀的材料国内没有,就需要开发新材料。工艺处老劳模姚贵升和陈参丽,同钢厂的技术员一起,经过多轮研发,最后研制出21N4新排气门材料,才解决这一难题。
发动机试制出来
后,就要做台架试验,我负责性能开发和可靠性试验。发动机在台架试验证明达到设计任务要求后,进行装车路试和试验点使用试验,当时一汽在海南、云南、新疆、湖北、黑龙江等地都有试验点。这些试验通过后,再进行产品设计验收。

CA140的整个开发过程,始终坚持“三结合”路子。在使用试验阶段,许多设计师都轮流到过使用试验点跟车试验。他们可以看到汽车在什么环境下、什么道路上行驶;看到汽车在林区装卸的全过程,一抓就是十几吨木材高高吊在车上,车被轧得咔咔直响、左右直晃;看到弯急坡长;看到风沙漫天等。经过这些实践,他们就知道汽车该如何设计。

本文来自东方前沿网


独立大队“造反”
发动机设计小分队在发动机厂上班,实际我们还是设计处的人。文革中,知识分子很臭,设计处不想管,也不想要,发动机厂说,你们是设计处的人,我们不能管。这样,我们就成了“独立大队”。
为什么“造反”?1967年,设计革命化的新产品成果几乎都出来
了,CA140五吨载重车一汽已定型,得到使用试验点的肯定,都说CA140整车造型美观大方,动力强劲,油耗低,舒适耐用。生产准备工作已全面开展。发动机生产厂房已盖好,有些设备都进厂了,车头驾驶室冲压件模具已开始生产,铸造件模具开始投入。生产准备工作形势喜人,全厂一片大干快上热气腾腾的景象。但就在这时,文革开始,抢班夺权,换型工作没人抓,生产准备工作停摆。
我们实在接受不了,决定向中央反映情况,希望把换型工作继续下去,理由就是毛主席说的“抓革命促生产”。 东方前沿网


“造反”小分队由设计、工艺、领导干部和生产准备办的人组成,约有十来人,由我带队。当时一汽厂领导,像刘守华他们都在被批斗,我去找他们。他们说,徐老大,我们也想换型,但首先得把我们解放了,否则我们也没办法啊。
我们决定继续找上面的领导,小分队十来个人跑到北京去找郭力。结果不凑巧,郭力去了二汽。我们又追到二汽,郭力又去了上海。我们只好在二汽等他回来。
这期间,我们看到了饶斌厂长,我记得很清楚,他穿着一双布鞋,鞋后跟都掉了。没有修边幅,衣衫破旧,头发较长,白了不少,满脸憔悴。他白天组织二汽建设,晚上受批斗。


分享到:
收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