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评论:应对不当,造成了泸县如今的被动
4月1日上午,四川泸县太伏中学14岁的学生赵某被发现死在住宿楼外。警方认为是自杀,家属则根据尸体上的淤青和伤痕,认为另有死亡原因。新华社记者前去采访,受到阻扰,真相扑朔迷离。
应该说,在事件之初,信息发布是及时的。4月1日事发当天,泸县政府公号“泸县发布”就发布了相关消息,次日又发布了初步调查结论。通告也注明了“具体死亡原因需依法按程序待家属同意后尸体检验确认”。至于死者身上的大面积青紫,有专家也指出,极有可能不是伤痕,而是尸斑。
这些疑点随着调查的深入,一个个都会解开,当地应当抓紧调查工作,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安抚家属做好沟通工作,各种谣言都会不攻自破。可是恰恰在这个紧要关头,当地的应对出现了问题。
内容来自www.qqlingdiw.cn
比如急吼吼地抓造谣者。恶意造谣者当然应该制止,在没有查清事实的前提下造谣传谣不对,但辟谣也要拿事实说话。既然尸检未做、结论还未下,警方就把民间质疑都当成了谣言,理由也同样不充分。因为你没有办法说服别人。
不久,当地又出了一次更大的昏招。4月3日,新华社记者赶到当地展开调查,被拦在镇外,两辆警车拦住路口,禁止一切车辆进入。记者迂回步行进镇后,所到之处都有人“陪同”。采访家属被威胁干扰,向相关部门询问,又都被拒绝。种种作为都给人一种惧怕采访,惧怕真相曝光的印象。
记者前去采访,其实际的后果是有利于当地应对危机的,如果事情本身与警方发布的信息一致,当地根本无需担忧记者的到来,因为记者同样也受法律和工作纪律的约束,也同样不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的。一些谣言之所以满天飞,正是因为记者的缺位。没有有公信力媒体的介入,单靠官方的信息发布渠道,要说服大家显然是不够的。更要看到,一起事件当各方卷入争议的漩涡中时,官方本身的公信力也是被质疑的对象。这个时候,更需要像新华社这样的权威媒体的介入。通过他们的采访,还原事实的真相。
copyright www.qqlingdiw.cn
昨日下午,泸州市举行了新闻发布会,会上首次披露了赵某生前的生活细节,通报了网上所称的欺凌赵某的5名校霸学生的情况,从通报的情况看,他们与赵某并无交集。如果通报中的情况属实,那当地更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处置方式。为什么一起简单的案子竟然会造成轩然大波。信息社会传播的效率都加剧了事件升温,而当地的种种遮遮掩掩的行为则让事件升级,让公众对办案的公正性产生了质疑。正是这种公信力的折损,权威声音的缺位,让公众将寻找真相的希望寄托在引发舆论关注,制造社会热点上。
一味维稳,结果产生了更大的不稳,控制谣言,结果产生了更多的谣言。争议的产生有非常复杂的成因,来源于事实本身,更来源于应对过程。简单粗暴、非黑即白式的应对,习惯用硬的方式解决问题,只会让情况越来越糟糕。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应对失策,才导致了泸县今天的被动。 东方前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