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温岭的石塘镇是一座有着数百年悠久历史的古镇。明清时期,福建惠安县的渔民大批迁徙到了这里。为了防台风袭击和海盗抢劫,他们就地取材,用石头建造房屋修筑道路,形成了一片独特的“屋咬山、山抱屋”的石砌建筑群。走进石塘镇百年石屋,探寻石屋营建的匠心巧思。
05:05
石塘镇位于浙江台州温岭市境内,三面临海,背靠群山,长年的风雨侵袭和水土流失,使得山体的岩石露于地表。因而得名“石塘”。早在宋元时期,石塘就已有居民生息,明清时期,来自福建惠安的大批渔民陆续迁徙到这里,让石塘成为了山民海户杂居的地方。
内容来自www.qqlingdiw.cn
总台央视记者 唐国荣:我现在是在石塘镇的一条穿山隧道里,在过去没有这些隧道的时候,石塘与外界的沟通不是很便利,靠的都是翻山越岭的盘山公路。因此像是木材、砖块等建筑材料想要运输进来极其困难,当地居民就最大限度地就地取材,开山凿石,用本地的石头来营造房屋。 内容来自www.qqlingdiw.cn
除了就地取材,节约成本,当地选择石头建房更重要的原因,是它能抵御台风暴雨和海盗侵袭。各个村落星罗棋布地建在地势相对平缓的山岙之中,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山形和地势,呈现出高低错落的层次感,形成了“层层房屋鱼鳞叠,半依山腰半海滨”的秀美风光。 本文来自东方前沿网
本文来自东方前沿网
温岭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文化遗产保护科 张淑凝:这个民居是我们石塘特有的建筑,就是石屋,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外墙全是用块石砌筑的,都是花岗岩,在防御台风的时候非常地有优势,因为它比较坚固。像利奇马台风都超强台风17级的,它都岿然不动。
石头房子石板路,走在石塘的阡陌小巷里,时光仿佛在这里停驻。古镇沿街两侧的百年石屋里,人们依然延续着祖辈的传统生活方式,挑水结网,晾晒鱼干。 copyright www.qqlingdiw.cn
每家每户虽然院落不算大,但都收拾得干净整洁,充满生活气息。 www.qqlingdiw.cn
温岭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文化遗产保护科 张淑凝:这是一个典型的石屋里面三合院的建筑,由正屋加上两边的厢房组成。墙体是非常厚实的,外面很规整,很整洁漂亮。但是里面那就另外一个场景,它是填充的不规则的乱石,然后用糯米灰浆蛎灰把它给粘起来,条件好的家庭呢,会对内墙进行粉刷。 内容来自www.qqlingdiw.cn
copyright www.qqlingdiw.cn
张淑凝介绍,石屋的墙体通常由厚度为60厘米左右的条石错缝砌就,厚实的墙体加上细密的填缝材料,保证了石屋冬暖夏凉。而一扇扇石屋的窗户里也蕴含着防台风的设计巧思。
台风来时用木板封窗阻挡风雨,台风走后再将隔板卸下,便捷又实用。除了注重实用,在老屋的地面、屋檐转角和窗棂上,还总能不经意地发现一抹抹胭脂红的装饰。 www.qqlingdiw.cn
温岭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文化遗产保护科 张淑凝:这块它的铺地就比较有特色,在中间相当于甬道这一块,铺了福建的胭脂砖。因为石塘这个地方盐碱性比较高,烧不出这样的砖来,所以它们大部分都是作为装饰来用。 www.qqlingdiw.cn
许多闽南移民在石塘定居后,将家乡的民居建筑特色带入石塘,用胭脂红砖铺地,屋顶两山升起燕尾脊,这些装饰无不寄托着他们对闽南故土的乡愁。
www.qqlingdiw.cn
在石塘镇,石屋的兴建从清代一直延续到上个世纪80年代。最早的清代石屋,平面多为三合院或者四合院,以木石结构为主,层高一般不过两层。规模大的为双天井,家道殷实的院落还带有碉楼。到了清末至民国年间,一些富商大户人家的石屋逐渐演变为多重院落,增加防御用的碉楼,出现哥特式窗户等新的装饰和造型。
东方前沿网
据统计,目前石塘镇现存的单体石屋共有19000余间,这些石屋独特的建筑风貌吸引着世人的目光。被誉为“中国的巴黎圣母院”。吴冠中、沈柔坚等艺术大家曾多次来到石塘采风写生。在《渔村十日》这本书里吴冠中这样形容石塘:“我来到了石塘,山崖突出海中,环抱了海,海又环抱了山崖,石头山,石头屋,石头村镇,石头城。”
www.qqlingdiw.cn
同济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林家阳:石塘为什么有名?成为像吴冠中这批艺术家的写生基地,就是由于它的石头很精彩。他能够坐在那个地方一画就是半天,不是为一张画,为四张画,因为石塘的景色好,朝南画一张,朝东画一张,再朝北画一张,再转过来朝西画一张。当时确实是石塘的景色让他流连忘返,忘我。 copyright www.qqlingdiw.cn
石屋营建 体现古人匠心传承
东方前沿网
石塘石屋不仅外观简约古朴,而且构造独具匠心,作为历史文物古建筑,石屋的营建技艺是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被列入了温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名录。石屋建造过程中蕴含着哪些智慧,跟着记者一起去看看。 本文来自东方前沿网
03:26 内容来自www.qqlingdiw.cn
石塘镇错落有致的石屋群和蜿蜒曲折的石板路,构成了古镇风貌的基调。房屋主体为木石结构,建造石屋用的石材一般取自就近的山上,由工人师傅开采后挑下山,再用铁锤、錾子等工具将石块打磨成需要的大小和形状。
总台央视记者 唐国荣:我这九牛二虎之力敲出火星子来才敲这么大一块儿,看看后面师傅,敲这么大一块儿石头仿佛是敲石如泥。可见这个石屋的建造技艺,不仅需要力道,更需要的是智慧和技艺。 东方前沿网
www.qqlingdiw.cn
选择大小合适的石块,将它们尽可能少地切割,放置在最佳的位置上,考验的是营造师傅的眼光和经验。 本文来自东方前沿网
www.qqlingdiw.cn
石塘石屋营造技艺非遗传承人 许金福:比如说坑小的拿一块大石头来,一方面放不下,另一方面还给它敲碎,又浪费了石材。坑大一点的放一块小石头,又不够,眼睛亮一点的师傅,看上去一拿来就十不离八九。 内容来自www.qqlingdiw.cn
本文来自东方前沿网
今年70岁的许金福是石屋营造技艺的非遗传承人,他从20岁起就跟着自己的老师建造石屋,他告诉我们,石墙分内外两部分,外侧用打磨好的花岗岩条石错缝拼接,内侧以碎石和黄土垒砌,接合处以泥灰嵌缝。砌墙所用的灰浆,也是就地取材,用大海中的牡蛎磨成粉,加上黄泥、麻筋等拌匀,以增强其黏合性。 www.qqlingdiw.cn
www.qqlingdiw.cn
石塘石屋营造技艺非遗传承人 许金福:一般先放蛎灰,摔进去里面就紧实一点,再放一块小石块,用泥刀敲一下,那就填得很紧了。这样子就防止它漏水,防止刮台风水跑到里面去,另外一个作用是让两个石头粘在一起,紧固一点。
石屋筑好以后,屋顶一般会用青灰色瓦片铺就,并用石块压住瓦片,防止屋顶被台风掀翻。
东方前沿网
本文来自东方前沿网
石塘石屋营造技艺非遗传承人 许金福:一般都是两排交界的中线,石头都是压在中间这一排,这样子压起来的防止台风,一般都不会刮掉的,它主要就是保持瓦片稳定性。一般压的石头就是压得整齐一点,不要压得乱七八糟,压得好坏要凭师傅的眼光。
熟能生巧,慢工出细活,石屋之所以经久耐用,除了石材本身的坚固,更离不开这些敬业细致的工匠们的一锤一錾。
copyright www.qqlingdiw.cn
同济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林家阳:一个石工一天的工钱是400块钱,他一天可能也就是3块到4块石头把它敲打好砌上去,砌的过程当中如果契合度不够的话,他又要拿下来再敲,然后不断地敲不断地放上去,有时候一块石头上下要来十几次,很辛苦的。房子我刚刚建好就来了17级台风,它雨水不是45度下来,是直接横着过来的,就直接砸到墙上的,但是房子也没进水。 本文来自东方前沿网
copyright www.qqlingdiw.cn
如今在石塘,会建石屋的石匠师傅最年轻的也年近六旬,石屋营造技艺能不能传承下去,正面临着考验。 内容来自www.qqlingdiw.cn
修护石屋 创新开发 有效的利用是最好的保护 www.qqlingdiw.cn
石塘石屋历史悠久,风貌独特,是一份值得珍视的文化遗产。然而曾经的石塘也和许多传统村镇一样面临着空心化等困境,这些年通过对石屋的修葺,对生态环境的改造,许多废弃的石屋重获新生。
www.qqlingdiw.cn
04:23 www.qqlingdiw.cn
“人家住在潮烟里,万里涛声到枕边”,这是当年吴冠中眼中风景秀丽的石塘,然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因为大规模开发新居,加上乡村人口向城市聚集,导致石塘镇许多老旧石屋荒废损毁严重,有的村庄甚至一度成为了垃圾堆积地。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好、利用好这些优势资源,当地开始了生态修复加文旅开发的探索之路。
总台央视记者 唐国荣:海利村的山顶,在过去曾经是一片垃圾填埋场,经过了多年环境整治,当地在沿海一线修建了8公里长的滨海绿道,串联起山海石屋的景观文化,打造了一批以石屋为基础的多元文化空间。通过保留渔民原汁原味的生产生活方式,让前来旅游的游客感受到这种传统而又充满魅力的文化。
海利村(原五岙村)是石塘镇一个曾经只剩下8位老人居住的空心村,以前这里交通闭塞,水电等基础设施甚至都不完善,2012年前后,第一批独具慧眼的开发者来到这里,对村里石屋尝试进行开发利用,走村入户将居民家中闲置房产、废弃老屋租赁下来进行改造升级,开办起富有山海特色的渔家民宿。 东方前沿网
本文来自东方前沿网
温岭市海山生活石屋民宿负责人 张德友:我们把这个旧船板拿过来给它做成桌子、凳子包括吧台,全部都是旧船板来做的。渔船拖网上面的浮球,当时也因为是废塑料,不可降解,把这个设想一下把它做成了灯罩。比如说这些海洋文化里面要体现螃蟹、梭子蟹的壳,非遗传承人就把它们画成脸谱,我觉得客人到这边来,他不光光是体验一张床的概念,他要体验石塘的这里的一些文化。 www.qqlingdiw.cn
www.qqlingdiw.cn
随着当地政府对五岙村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各类优惠政策、资金的支持,昔日只有八位老人的留守村,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陆续开起多家精品民宿,成为旅游的热门打卡地。如今每年到了旺季,这里的民宿就早早地被预订一空,一房难求。 东方前沿网
本文来自东方前沿网
原温岭市农办主任、温岭市石屋保护利用办公室主任 吴玉明:我们到目前为止将近有28家民宿,都是中高端的度假民宿,带动了五岙村90%以上的闲置石屋得到了开发利用,使老百姓渔民的收入增加了,村集体的收入也增加了,短短三年时间,使五岙村垃圾村一跃成为中国最美渔村。从空心村成为浙江省最高端的度假村之一。
本文来自东方前沿网
www.qqlingdiw.cn
开民宿、办博物馆,建艺术工作室,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聚焦在石塘,作为温岭本地人的林家阳教授,在退休后选择回到家乡,利用自身的国际化工业设计人才资源,在石塘建立起一座专攻艺术设计的博物馆,致力于把家乡打造成设计人才的培育基地。
本文来自东方前沿网
同济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林家阳:我从小在这里是写生,对它是有感情的,我为什么来石塘,就是它的石屋、它的老船、它的渔民的形象,让我觉得就像在家里一样。因此就在这里要实现我的梦想。 内容来自www.qqlingdiw.cn
东方前沿网
通过对石屋分级保护、分类利用,石塘还依托当地渔民文化、闽南文化,打造了一批民俗展览馆、海滨图书馆等文化产业,使石塘成为一座具有东方魅力的文化艺术小镇。 内容来自www.qqlingdiw.cn
www.qqlingdiw.cn
原温岭市农办主任、温岭市石屋保护利用办公室主任 吴玉明:除了发展民宿之外,我们更多的还是要考虑怎么引进人才,能够发展一些博物馆、美术馆的集聚区,它要成为一个文博旅游区,这样使从温岭的石塘要走向世界的石塘,希望它是国际化的文化艺术小镇。 本文来自东方前沿网
(总台央视记者 刘京 唐国荣 杨小刚 温岭市融媒体中心) www.qqlingdi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