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大运河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十年来,作为占总河段近三分之一的重要河段,山东始终致力于大运河的保护、开发、利用,让滔滔运河之上的“山东号子”喊得分外响亮。 www.qqlingdiw.cn
喊响“文化号子”,讲好传承创新的运河故事。
copyright www.qqlingdiw.cn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大运河是一条流动的河,也是一条文化的河。自古及今、自南向北,大运河促进了齐鲁文化与燕赵文化、吴越文化、荆楚文化之间的互动联系,不同地域的服饰、饮食、舞蹈、音乐、建筑等沿运河传入山东,并与山东区域文化融会贯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山东运河文化。
内容来自www.qqlingdiw.cn
齐鲁大地与运河的碰撞,为山东留下了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运河(山东河段)拥有运河、泰山、曲阜三孔等世界文化遗产,8段河道、15个遗产点入选大运河遗产名录。沿线拥有南运河德州段、中河台儿庄段、汶上南旺分水枢纽、东平戴村坝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要让运河的精魂留得住、走得深、流得远,山东做出了一系列实践。
2020年,《山东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发布,旨在深入挖掘大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宝贵遗产,统筹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2023年,山东实施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程,启动大运河沿线重点文物保护项目,将大运河沿线名城名镇名村和历史文化街区全部完成规划编制。此外,山东坚持活态化传承、创新性发展,立项建设81个高校文科实验室,加强“大运河文化数据平台”“大运河民间文献数据库”建设。 copyright www.qqlingdiw.cn
山东还将运河文化传承纳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进运河文化元素进学校、进家庭、进机关、进社区、进村庄、进企业,开展大运河文化体验活动,让大运河流淌出时代新风貌。
喊响“旅游号子”,讲好文旅融合的运河故事。 copyright www.qqlingdiw.cn
2023年,山东全面启动沿黄河、沿大运河、沿齐长城、沿黄渤海、沿胶济铁路线“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建设。 内容来自www.qqlingdiw.cn
同时,山东将大运河与齐鲁文化要素融合,打造“鲁风运河”旅游交通廊道,不断提升沿线旅游景区、特色民宿、休闲乡村等旅游产品品质。 东方前沿网
运河山东河段的文旅融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以微山湖、东平湖为集聚发展区,整合开发运河两岸文化旅游资源,串联山陕会馆、戴村坝、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济州古城、台儿庄古城以及鲁故城、大汶口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标志性项目,深入挖掘传统工艺、民俗节庆、地方戏曲等资源,积极打造大运河文化旅游示范区。 东方前沿网
为弘扬运河文化,各地开展“文旅 演艺”的跨界尝试。通过创作现代戏《微山湖》、山东梆子新编历史剧《运河老店》《河都老店》、民俗风情剧《我家就在岸上住》、舞剧《忠义水浒》等文艺作品,把运河人家的故事搬上了舞台。
依运河而建、依运河而兴的枣庄市台儿庄区,立足“古城、水城、绿城、慢城”定位,保护水生态、打造水景观、弘扬水文化,以齐鲁文化新地标演绎着运河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新篇章。
同样巧打“运河牌”的还有位于泰安的大宋不夜城,当地将运河元素融入实景演艺中,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向游客全方位展示东平运河文化。当地还在坚持保护性开发的基础上,编制了百里运河风情游线路,串联起运河之心戴村坝、千年宋城、安山古镇等,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
喊响“生态号子”,讲好水绿山青的运河故事。 www.qqlingdiw.cn
擦亮运河文化的“金名片”,文化、生态要比翼齐飞。 内容来自www.qqlingdiw.cn
“润万物者,莫润乎水”,水是大运河的生命。但受历史演变、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影响,一个时期以来,运河黄河以北河段水资源短缺,不少河道断流。 内容来自www.qqlingdiw.cn
位于泰安的东平湖,作为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调蓄枢纽和京杭运河复航战略枢纽,对山东河段的生态保护意义重大。
www.qqlingdiw.cn
东平县近年来下大力气先后开展了网箱拆除、砂场清理等九大攻坚行动,确保水质稳定在国家地表水三类水标准以上,东平湖终于碧波再现。环境好不好,动物最有发言权。近年来,许多摄影爱好者在这里连续拍到全球极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头潜鸭。生态的向好与山东大力修复提升运河沿线环境是分不开的。 本文来自东方前沿网
而这仅仅是山东河段向新、向绿、向美的一个缩影。
东方前沿网
大运河里流淌着历史、承载着乡愁,是山东人流动的基因,更是温故知新的时代密码。山东高度重视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着力打造大运河文化交流互鉴先行区、大运河文化保护展示核心区、大运河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区、大运河文化旅游融合示范区。 copyright www.qqlingdiw.cn
山东积小胜为大胜,不断与生态环境改善、产业结构升级、乡村振兴等相结合,在改善好沿岸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的基础上,着力修复森林、河道、湖泊、湿地生态系统,打造运河绿色生态廊道,创建沿岸民众宜居环境,在大运河保护与治理上展现山东作为,让悠悠运河永续润泽两岸百姓。 copyright www.qqlingdiw.cn
无论是保护还是利用,都离不了创新与坚守。在嘹亮的“山东号子”声中,厚重的文化底蕴、多彩的旅游资源、美好的生态环境,将会随着一叠叠浪花,唱出大运河的时代新风采。(文/李振华) copyright www.qqlingdi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