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信山海情③】之江小学嬗变记:从肥料库房到白墙红砖

2024-06-01 02:30

5月30日,阳光明媚。这一天,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之江小学五年级一班的唐海铃小朋友提前收到了一份特别的“六一”儿童节礼物——来自习近平爷爷的一封回信,听到回信后的孩子们沉浸在欣喜又温暖的氛围里。

东方前沿网

东方前沿网

阳光洒下,暖风拂动。如今的之江小学里,绿树成荫,多幢红砖教学楼拔地而起,走进其中,教室宽敞明亮,课桌凳崭新整齐,黑板变成了“电子白板”,从阳台上望出去,天蓝风清,标准塑胶运动场上,同学们在欢声笑语中奔跑。 本文来自东方前沿网

“和以前比,是完全大不一样了”。今年58岁的之江小学副校长贾晓军还清楚地记得,二十年前,也是这样一个晴天,鼓号响起,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拿起铲子,铲下了第一铲泥土,为新校奠基动工。从此以后,学校旧貌换新颜,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东方前沿网

www.qqlingdiw.cn

曾经:半山腰上常常缺水 www.qqlingdiw.cn

供销社的肥料库房改成教室

东方前沿网

从南充市嘉陵城区开车向工业园区进发,穿过燕京大道,园区尽头就是花园镇。花园镇几经改名,12年前叫八角乡,后来叫花园乡,场镇口子上就是之江小学的前身——过去的八角小学、花园小学所在地。 东方前沿网

东方前沿网

(图片由南充市委宣传部提供) 东方前沿网

“不怕你笑,那个时候学校一扇玻璃窗子都没得。”时任花园小学副校长的贾晓军回忆,20多年前,学校位于场镇对面半山腰一块狭长的平台上,后面是山,学校前面下方就是318国道,常常缺水。校园只有两三亩地,学生连课间操都没法做。青瓦平房里就是教室,因为风化严重被鉴定为危房,后来想办法把供销社的肥料库房改装为礼堂,再用木板隔成了四间教室,学生就挤在“小方块教室”里上课。

东方前沿网

copyright www.qqlingdiw.cn

(图片由南充市委宣传部提供) copyright www.qqlingdiw.cn

“薄木板不隔音,哪个老师讲课,声音稍微大点,其它班都能听见。如果一个班朗读课文,其它几个班根本就没法上课!光线也昏暗,大白天都得开灯。学生下课只得侧着身子进出。”贾晓军感慨,尽管学校条件十分艰苦,但教学质量一直是西兴片区的前一二名。

copyright www.qqlingdiw.cn

copyright www.qqlingdiw.cn

(图片由南充市委宣传部提供)

东方前沿网

“那个时候老百姓太穷了,农民子弟只有靠读书来改变命运。”和贾晓军一样焦灼着,当地老百姓都渴求着重新修建学校。为孩子们创造适宜的教学环境,已是迫在眉睫。 本文来自东方前沿网

结缘:跨越千里浙川帮扶

copyright www.qqlingdiw.cn

浙江“亲人”为新校铲土奠基 www.qqlingdiw.cn

正在这个时候,好消息跨越上千里,从浙江传来。

www.qqlingdiw.cn

贾晓军回忆,当地迫切希望重新修建花园小学的消息不胫而走,传到了嘉陵区对口帮扶的浙江省。浙江省扶贫办通过研究,决定尽力帮扶。得到消息,嘉陵区政府、教育局和乡政府研究筹划,为了利于未来发展,把学校搬离半山腰,建在山下开阔地带。 copyright www.qqlingdiw.cn

而浙江不仅大方拨款,2004年5月17日,浙江省党政考察团一行人来到嘉陵区的工地上,为新校修建铲土奠基。

本文来自东方前沿网

为了迎接远方而来的浙江“亲人”,学校组织了花环队、鼓号队。“那时经济困难,做花环,是老师们到农户家砍的竹子,花成篾条,篾条上缠上皱纹的彩纸和假花;鼓号队是当时嘉陵区的全国优秀教师何正国组织的,他是部队退伍的军乐队员,利用自己的特长组织学生乐队,教他们学习鼓号,正好派上了用场。”贾晓军说道。

东方前沿网

就这样,在一声声鼓号中,这一把特别的铲子,转动这所嘉陵区花园乡小学的命运。

东方前沿网

本文来自东方前沿网

变化:之江小学大变模样 东方前沿网

“感恩”的种子深深埋下 东方前沿网

之江,是浙江省最大河流钱塘江的别名。为感念浙江的帮扶之情,花园小学更名为之江小学。

copyright www.qqlingdiw.cn

贾晓军介绍,2005年9月,之江学校正式投入使用。转眼之间,学校早已旧貌换新颜,彻底告别了过去破旧、低矮的教室,取而代之的是漂亮的教学楼。不仅有标准的塑胶运动场和学生食堂,还打造了特别的栖息地—— “留守儿童之家”和“乡村少年宫”。走进教室,窗明几净,桌椅崭新,黑板也变成了“电子白板”。后来,嘉陵区委、区政府又给之江小学修建了综合大楼。

www.qqlingdiw.cn

东方前沿网

“学校虽然地处城郊,但各类硬件设施齐全,学校和城区学校一样漂亮了,还吸纳了附近西兴镇、木老乡、花园乡及工业园区学生,教学质量也迈入了嘉陵区前列。”贾晓军说道。 内容来自www.qqlingdiw.cn

copyright www.qqlingdiw.cn

和之江小学改变同步发生的,是“感恩”的种子在全校师生心中深深埋下。“如果不是浙江人民的帮扶,我们不会有这么好的现在。”如今漫步学校,“感念之江情 恩育中华魂”的红色横幅高高悬挂在教学楼,“感恩楼”“感恩广场”“感恩石碑”无不镌刻着浙江省对口援建之情,学校还将铲土奠基的5月17日设立为“感恩节”,年年庆祝纪念,提醒之江小学人铭记浙江人民的深情厚谊。 东方前沿网

“感恩”不止于此。在贾晓军看来,之江小学的孩子们,还潜滋暗长着家国情怀。“不仅感恩浙江,还感恩学校、老师、父母、国家,有着报效祖国的情怀。”贾晓军介绍,二十年来,学校走出去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子,他们时刻铭记: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努力学好本领,增长才干,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 内容来自www.qqlingdiw.cn

本文来自东方前沿网

“当年,给习总书记献队旗的江明同学,那次活动后,时刻保持良好上进的学习态度,成绩一直很优秀,西南科大研究生毕业后,从事律师,现在已经进入法院工作。还有很多学生和他一样,都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发着光。“贾晓军欣慰说道。

www.qqlingdiw.cn

5月30日,听到回信后,贾晓军百感交集,坦言“今晚可能睡不着觉了”。他望向之江小学背后的半山腰,回想起曾经学校穷困破败的模样。风又吹起,他欣喜于今天和二十年前一样的晴朗。

内容来自www.qqlingdiw.cn

四川新传媒集团·四川发布报道组 记者 刘茜 戴璐岭 何佳欣 摄影 郭建坤 东方前沿网

分享到:
收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