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节令丨谷雨:雨落生百谷 万物皆可期

2024-04-21 02:11

新华社上海4月19日电 题:谷雨:雨落生百谷 万物皆可期 东方前沿网

新华社记者杨金志、郭慕清 copyright www.qqlingdiw.cn

“谷雨收寒,茶烟飏晓,又是牡丹时候。”不知不觉间,人们迎来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 本文来自东方前沿网

赏春光,最美的风景就在此时。不止牡丹,在青苔浸雨、绿意盈盈的远处,樱花开遍野,蔷薇卧晓枝,木香满墙头……一簇簇花儿争先恐后,肆意绽放。 内容来自www.qqlingdiw.cn

谷雨,只读起来,已似可感受那绵绵细雨。古人阐释谷雨时,常有两种说法:一曰“雨生百谷”,二曰“仓颉造字”。 东方前沿网

所谓“雨生百谷”,说的是每年到此时节,气温升高加快、降雨量增加,不论初插的秧苗,还是新种的作物,都能得以茁壮成长。“谷雨”这一节气名称也由此而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反映出谷雨的农业气候意义。 本文来自东方前沿网

谷雨与“仓颉造字”又是什么关系?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教授田兆元说,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据传是仓颉所造,这一说法最早见于中国古代典籍《淮南子》。史料记载,仓颉天生睿德,他观察星宿的运动趋势、鸟兽的足迹,依此首创文字,革除当时结绳记事之陋,开创文明之基。当时,大地遭灾,百姓闹饥荒,有一天却突然下了一场谷子雨,老百姓惊喜万分,说这是仓颉造字功德感天,才有了这场神奇的雨。

www.qqlingdiw.cn

“从这个意义上看,谷雨纪念的是一项重大发明,体现了中国文化对创造的尊重。”田兆元说。 www.qqlingdiw.cn

文以载道,从仓颉造字到今天,无数个伟大的灵魂用文字穿越千年,与今人分享他们的经历与智慧,让中华文明从远古走来、生生不息、流传至今。也正因为有了文字的记载,那些脍炙人口的诗篇佳句,才得以在历史长河里熠熠生辉。

东方前沿网

谈及与“谷雨”有关的诗词,宋代仇远所作《浣溪沙》常被今人提起。诗人曰:“红紫妆林绿满池,游丝飞絮两依依。正当谷雨弄晴时。射鸭矮阑苍藓滑,画眉小槛晚花迟。一年弹指又春归。”

copyright www.qqlingdiw.cn

诗人寥寥数句,却有两种情绪氤氲在字里行间。当雨水渐渐停歇,天气放晴,红花、紫花点缀着树木,池塘绿意盎然,空中还有飘荡的细丝和飞舞的絮花。看眼前春意浓浓,诗人内心是喜的;可繁华春色总会谢幕,诗人看春色渐阑、弹指而逝,一种不舍之情跃然纸上。 本文来自东方前沿网

谷雨时节,时值暮春。当“杨花落尽子规啼”,看到最后一抹春色渐渐离去,人们心中的那一份伤春惜春之愁绪,在所难免,可也不必沉湎其中。正如宋代秦观所写“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春有春的美好,夏有夏的热闹,顺应更迭、与时舒卷就好。 copyright www.qqlingdiw.cn

这种心境,清代郑板桥,深谙其妙。他作七言诗曰:“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 内容来自www.qqlingdiw.cn

民谚有云“谷雨谷雨,采茶对雨”,谷雨前采摘的茶细嫩清香,谷雨品新茶相沿成习。傍晚凉爽之时,郑板桥与友人赏竹、观画,吟诗、品茗,自然是难得的赏心乐事,构成了一幅美妙的画卷。 内容来自www.qqlingdiw.cn

谷雨之美,如春天给我们最后的“惊鸿一瞥”。诗人用笔墨留下的,不仅仅是那最后一抹春色,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在烟花三月,珍藏整个春天的美好,心存欢喜,向着未来一个个闪亮的日子,继续进发。 copyright www.qqlingdiw.cn

分享到:
收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