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大思政课”是一种具有“大格局”特征的全新思政课堂新形态,是对传统思政课的优化、升华和超越,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价值导向,注重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融合的现实观照。深刻理解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善用“大课堂”,善建“大平台”,善待“大师资”,对深入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东方前沿网
融入“大时代”。课堂是实施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既包括思政课,也包括其他课程的课堂教学。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思政课承担着政治引导、价值引领、理论教育和知识传授等功能,其主要任务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要进一步建好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理直气壮办好思政课,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引导学生深入领会党的创新理论的道理学理哲理,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是当之无愧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高水平办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用心用情把这鲜活的思想讲鲜活、透彻的理论讲透彻,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把握这一科学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善于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品味真理的甘甜、感悟思想的伟力。每一门课程都承担着育人的功能,“大思政课”突破以往思政课“单打独斗”的格局,更加注重全课程育人的“大兵团作战”。深入挖掘每门课程蕴含其中的思政资源,结合专业教学合理嵌入育人要素,有效克服“硬融入”“表面化”等问题,真正寓价值引领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发力、协同育人,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有机结合、育人与育才有机统一。
东方前沿网
“大思政课”突破了思政课堂空间的局限,构建了贯通校园与社会全时空的思政“大课堂”,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校园课堂,还应包括社会课堂。要把思政课堂延伸至社会空间和现实世界,把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社会万象中的具体案例转化为鲜活的教学素材,及时更新、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要建好用好各类实践教学基地,把思政课堂搬到红色基地、田间地头、改革开放前沿等更多现实场景,有组织地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参与实践,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让学生深刻认识新时代十年来伟大变革的里程碑意义,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定性意义,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东方前沿网
适应“大趋势”。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系统集成、一体部署,深刻揭示了三者之间循环互动、相互促进的内在逻辑和辩证关系,也为思政课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指明了方向。当前,以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突破了课堂和知识的传统边界,包括思政课在内的各类课程教学的生态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新时代青年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网生代”,思想观念多样活跃,价值理念多元复杂,接受新知识、新事物快,传统的教学平台和模式已无法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数字化技术赋能“大思政课”建设,不仅让教育平台多起来,还使教学场景活起来,从而更好地发挥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作用。抓住国家大力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的机遇,以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为依托,构建数字化、协同化、常态化的优质资源供给体系,与时俱进丰富“大思政课”教学资源,着力提高智慧教育平台的吸引力和使用率。深化优质教学资源改革,突出有组织的思政课教学资源建设,精心打造并定期更新思政课教学案例库、教学重难点问题库、教学素材库、在线示范课程库等,统筹用好各类网上教育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美味且有营养的思想“大餐”。 东方前沿网
思政课作为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基础课程,其本质是讲道理。坚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努力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打造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金课”。数字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不仅能够改变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师生互动方式和教学方式,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活跃度,有效放大智慧教育的“倍增效应”“溢出效应”。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明确了未来教育数字化的新要求新任务,也为数字化赋能思政课建设指明了方向。积极建设思政课智慧课堂,拓展学习时空,丰富学习载体,延伸学习链条,使思政课教学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切实让思政课活起来、潮起来、火起来。善于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育人优势,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把道理讲得更深、更透、更活,让“有意义”变得“有意思”。探索基于数字化环境下多主体协同育人新机制,建设集资源共享、在线互动、网络宣传等为一体的“云上大思政课”平台,为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理论创造便利条件。 东方前沿网
构建“大格局”。办好“大思政课”,不仅仅是教育部门和学校的事,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学校要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深刻认识办好“大思政课”的特殊重要性,将之作为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的标志性工程摆上重要议程,加强党对“大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集合多元主体、整合多样资源、聚合多维场域,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办好“大思政课”的工作格局。“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严格按要求选优配足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坚持“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严格把好“入口关、培养关、质量关、退出关”,打造一支具有大情怀、大学问、大境界的“大先生”队伍。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讲信仰者要先有信仰,思政课教师只有自己信仰坚定,在讲信仰时才能理直气壮、展现信仰的力量。思政课教师要心怀“国之大者”,带头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自觉做先进思想文化的积极传播者,既用深厚的理论功底教育学生,也用坚定的信仰感召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思政课是有言之教和无言之教的统一体,思政课教师必须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思政课教师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既要做精通专业知识的“经师”,又要做涵养德行的“人师”,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成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者。
“大思政课”之大,还体现其师资来源之广泛。“大思政课”覆盖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经济学、法学等诸多学科领域,涉及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等,对教师的政治素养、知识体系、队伍结构有很高的要求。学校思政课教师囿于工作岗位所限,其生活和工作的阅历相对单一,办好“大思政课”,还需要统筹党政干部等校内外各方面的师资力量。领导干部讲思政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等校院(系)领导干部可结合开学毕业典礼等契机,经常性进课堂、上讲台、讲思政课,大力推动“大思政课”建设。建立健全思政课特聘教授、兼职教师制度,选聘优秀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管理专家、社科理论界专家、各行业先进模范等加入思政课教师队伍,同时结合课程教学或主题教育需要,不定期邀请英雄人物、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科学家、优秀校友等不同岗位和领域、具有独特工作经历和生活阅历的各界代表人物上思政课,弥补校内专职思政课教师的知识局限,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带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工作格局。 www.qqlingdiw.cn
【作者系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3BKS108)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