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跨国公司期待“进博效应”

2023-09-20 02:30

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于11月5日至10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目前已有约3000家企业签约参展。多家跨国公司表示,将在今年进博会上呈现最新创新成果,并期待借助“进博效应”,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 copyright www.qqlingdiw.cn

今年进博会,食品及农产品展区参展企业最多、来源最广,将有来自约10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家企业参展。全球四大粮商、四大蔬菜种业企业将齐聚一堂。厄瓜多尔的麒麟果、菲律宾黄金普雅榴莲、贝宁的菠萝产品等将亮相。消费品展区将展现定制化、限量款产品以及绿色、智能、创新新品。松下、博西家电等企业将带来多款首发家电产品。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将汇聚全球十大医疗器械企业以及10家世界500强制药企业。

东方前沿网

美敦力将带来60多款创新产品和疗法,包括一款“全球首展”和五款“中国首秀”,还将首次在进博会上发布以人工智能驱动的骨科及神外手术生态系统。过去几年,借助“进博效应”,美敦力积极加强在华研发投入。位于上海的美敦力中国研发中心,是美敦力在美国本土外规模最大的研发中心。目前,该中心已累计研发出65款产品,其中33款成功上市,23款实现全球销售。

www.qqlingdiw.cn

美敦力全球高级副总裁及大中华区总裁顾宇韶表示:“进博会不仅为跨国企业提供了一个开放展示的平台,也是一场行业伙伴相聚共享、促进合作的盛会。美敦力与进博会并肩同行六年,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也更加坚定了深耕中国市场的信心。” 东方前沿网

同样受益于“进博效应”的还有武田制药。在历届进博会上,武田展示了十余款在消化、肿瘤、罕见病和血液制品等领域的创新产品和突破性疗法。从2020年至今,武田已有10款在进博会展示过的创新药物和突破性适应症在中国获批上市,7款创新产品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2022年,武田启动了面向更长远未来的“拓维中国”战略,并在第五届进博会期间进行了发布。随着“拓维中国”战略实施,武田中国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在早期研发赋能、商业模式探索、病程管理升级等方面探索数字化应用场景,提升服务患者的能力。同时,武田中国在多元支付、提升多个疾病领域诊疗管理及保障、县域市场深耕、患者服务管理等领域不断创新升级,有力推动了武田中国业务高速发展。截止到2022财年末,中国已成为武田全球第三大市场。 内容来自www.qqlingdiw.cn

今年进博会期间,阿斯利康将全面展示公司引进中国的近40种创新药物,同时将展示阿斯利康全球研发中心的战略布局以及公司加码在华三大生产供应基地的举措与成果,重点包括2023年公司宣布在青岛建设的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生产供应基地,以及连续增资无锡、泰州两大生产供应基地。目前,阿斯利康中国研发管线内有180多个项目,关键项目与全球同步研发率达100%,计划5年内在中国至少引入15款新药。公司在华三大生产供应基地已向全球约70个市场输送优质药物。

东方前沿网

今年进博会的技术装备展区低碳专区规模将创历史新高。施耐德电气将亮相该展区,聚焦中国产业的数字化与绿色低碳“双转型”,展示公司强化“中国中心”建设的系列成果。在展会现场,施耐德电气将全方位呈现公司领先的数字化技术、全面的服务、可持续生态力量及落地应用成果,覆盖工业、楼宇、医疗、交通、新能源等10余个行业。

本文来自东方前沿网

“今年11月,我们将携最新成果第六次亮相进博会,希望与各界伙伴加强合作,为中国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施耐德电气执行副总裁、中国及东亚区总裁尹正表示,中国的创新氛围浓厚、人才济济,为孕育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同时产业链基础完善、应用场景丰富,保障了创新能够落地。今年3月,施耐德电气中国研究院自动化研发中心在江苏无锡正式揭幕,成为其在中国的第五大研发中心。依托“中国中心”战略,施耐德电气长期深耕中国,以创新为引擎,已建成研、产、销一体化的敏捷机制,并持续强化与中国伙伴的生态协同。施耐德电气长期看好中国发展,未来将继续加大创新投入,不断推出数字化的绿色创新技术、解决方案与服务,赋能中国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copyright www.qqlingdiw.cn

在过去五届进博会上,霍尼韦尔共展出近160项创新技术、产品和成熟解决方案。第六届进博会期间,霍尼韦尔将携一系列创新技术与产品亮相,集中展示公司在航空交通、智慧建筑、智能工厂、医疗健康、储能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和数字化解决方案。

copyright www.qqlingdiw.cn

“进博会已成为霍尼韦尔集中展示成熟技术与解决方案、首发首展旗舰创新产品、扩大中国投资、拓展合作伙伴关系的一站式平台。”霍尼韦尔中国总裁余锋表示,“在中国大力推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背景下,霍尼韦尔将继续发挥在数字化和可持续技术方面的优势,助力实现低碳、高效、安全、健康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经济日报记者 袁勇 朱琳)

copyright www.qqlingdiw.cn

分享到:
收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