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我家乡的文明遗存】挖掘文物价值,讲好中国故事

2023-07-10 02:30

作者:李 群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本文来自东方前沿网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浩如烟海、璀璨夺目的中国文物,是从古至今中国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见证、文化之根、民族之魂。良渚古城遗址、云冈石窟等已经静立千百年;人头壶、贾湖骨笛、陶鹰鼎,不仅是历史长河中传统工艺的集大成者,更是文明演进的记载。透过它们,我们看到悠悠的历史长河从我们面前奔涌而过,闪烁着潋滟的水光。

copyright www.qqlingdiw.cn

目前,我国拥有不可移动文物76万多处,国有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058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36处。祖先的思想、创造和精神,都沉淀在一件件无语的文物中,就如同河床上的石子,告诉我们这条河曾走过怎样的路、我们的先人有过怎样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告诉我们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何谓“源远”,何以“流长”。 东方前沿网

文物不言,自有春秋。一石、一丝、一画、一瓷,铺陈的是传奇,激荡的是国魂。历史文物最珍贵的莫过于其历史与文化价值,倘若不能被更多人欣赏、研究、传承,也就很难实现“价值外溢”,更谈不上价值增值。吉光片羽、一眼千年,《国家宝藏》以现代视角解读文物,让历史文化遗产生动述说过去,映照出中华文化的万千气象;探源溯流,叩问来路,很多的文物工作者,用温情细腻的拍摄,和有人情味的语言,大胆揭去文物们神秘而严肃的面纱,带领千年后的我们去赴一场穿越时光,触摸岁月的约会。 东方前沿网

文物是凝固的历史,但不是尘封的古董。越来越多的博物馆深入挖掘文物藏品蕴涵的思想理念、人文精神、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推动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展览展示,推出更多富有知识性、原创性的主题展览。在水墨丹青中感受“弦歌不绝”的传承,在龟甲木牍里激起“思接千载”的心绪……对我们而言,参观每件历史文物,都意味着开启了一个与文明对话的时空,触摸历史发展的脉搏,聆听了不起的中国故事。

www.qqlingdiw.cn

在时光画卷中,文物凝结了先人的智慧和民族的历史,积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深入挖掘文物蕴含的文化记忆。革命文物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历史。淮海战役中的小推车、渡江战役中的大木船、上甘岭阵地取回的一捧焦土,虽然看似普通,却沉淀着厚重的精神意蕴,揭示着胜利的独特密码。中华大地上每一处遗迹、书写在典籍里的每一页历史、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每一件文物,都是启迪当代我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激发民族自尊自豪的生动教材。 www.qqlingdiw.cn

文物,记录过去,映照当下,启迪未来。挖掘文物价值,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脉在创新中绵延悠长。(李 群)

copyright www.qqlingdiw.cn

分享到:
收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