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交会与返回技术升级,“太空专列”6.5小时送达
“早饭问天阁,午饭在飞船,晚饭空间站!”网友这句大白话道出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朝发夕至”的迅捷。
据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项目产品保证经理郑伟介绍,与之前的载人飞船类似,神舟十二号仍采用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但在空间交会和返回技术上有了明显升级。
比如,本次任务首次采用快速交会技术,且具有更复杂的交会对接飞行模式,能与空间站进行前向、后向、径向对接口对接和分离。早在“神十二”发射前,天和核心舱就调整轨道与姿势,以配合与其交会对接。由飞船控制计算机自主计算并执行轨道控制,发射后约6.5小时完成与核心舱的对接,航天员即可进入空间站开始太空工作和生活。“这大约与从北京乘坐高铁到长沙的时间相当。”郑伟说。
东方前沿网
身为三名航天员的“太空专列”,“神十二”肩负三个月后将航天员接回地球的重任,将首次实现长期在轨停靠。庞之浩介绍,为适应空间站复杂构型和姿态带来的复杂外热流条件,飞船研发团队对返回舱、推进发动机和贮箱等热控方案,以及船站并网供电方案进行了专项设计,使飞船具备了供电、热环境保障的适应性配套条件。
在轨期间,飞船将维持三舱飞行的状态。郑伟透露,当航天员返回飞船后,飞船将撤离空间站,执行返回和着陆飞行,将航天员安全带回地面。在返回前,神舟十二号的轨道舱、推进舱将依次分离,由返回舱单舱返回地面。
“在神舟十二号之前,载人飞船都从固定的轨道返回地球。”庞之浩解释说,为了节省推进剂消耗,空间站轨道位置会随不同时间节点而调整,以满足长期停靠的要求。为此,“神舟”团队对返回轨道重新进行了适应性设计并改进算法,使载人飞船返回高度可在一定范围内调整,提高载人飞船返回适应性和可靠性。 本文来自东方前沿网
此次神舟十二号返回舱的着陆场也从内蒙古四子王旗调整到东风着陆场,并将首次开启着陆场系统常态化应急待命搜救模式。